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小麦大龄幼胚再生性能改进与农杆菌转化
石珍源; 殷桂香; 杜丽璞; 陶莉丽; 徐惠君; 叶兴国
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卷号44期号:2页码:225-232
关键词小麦 大龄幼胚 破碎处理 植株再生 农杆菌转化
ISSN号0578-1752
其他题名Plant Regeneration and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Using Large Immature Embryos of Wheat
英文摘要目的:小麦幼胚再生率与幼胚大小关系密切,改进小麦大龄幼胚再生性能促进小麦转基因研究. 方法:以18个普通小麦基因型和5个硬粒小麦基因型为材料,对其开花授粉后15-17 d的大龄幼胚进行破碎处理、组织培养和农杆菌转化,对转化后的幼胚组织和获得的抗性再生植株分别进行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PCR检测. 结果:大龄幼胚培养2d后破碎处理的再生率为18.2%,显著高于完整胚对照(1.7%),培养2 d后进行破碎处理的再生效果高于4和6d后破碎处理;不同基因型小麦大龄幼胚破碎处理后再生率为16.9%_46.7%.其中, Bobwhite和中8423大龄幼胚再生率达到了40%以上;大龄幼胚破碎后在弱光条件下培养,再生率进一步提高,较对照(完整胚黑暗培养)提高5. 4%-47. 4%;农杆菌侵染后GUS瞬时表达率为0-76.7%,其中科农199高达76.7%,其次为Verry(64. 4%)和Alondra(47. 2%):经PCR检测,农杆菌转化小麦大龄破碎幼胚获得了候选转基因植株. 结论:破碎处理和弱光培养显著提高了小麦大龄幼胚再生率,比对照提高5-10倍;科农1 99、Verry和Alondra大龄幼胚对农杆菌侵染比较敏感,适宜作为农杆菌转化的受体材料;农杆菌转化小麦大龄幼胚可以获得转基因植株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29636]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国家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石珍源,殷桂香,杜丽璞,等. 小麦大龄幼胚再生性能改进与农杆菌转化[J].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225-232.
APA 石珍源,殷桂香,杜丽璞,陶莉丽,徐惠君,&叶兴国.(2011).小麦大龄幼胚再生性能改进与农杆菌转化.中国农业科学,44(2),225-232.
MLA 石珍源,et al."小麦大龄幼胚再生性能改进与农杆菌转化".中国农业科学 44.2(2011):225-23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