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遗传育种系
隐性自然灾害对中国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韩天富; 张卫建; 胡国华; 周新安; 吴存祥; 李金玉; 杨文钰
刊名农学学报
2013-02-20
期号02页码:44-49
关键词隐性自然灾害 气候变化 食物安全 作物生产 应对策略
英文摘要随着对显性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的日益增强,隐性自然灾害已经演变成为影响中国作物大面积持续均衡增产的主要因素。研究隐性自然灾害的成灾机制、区域特征和应对策略,可以为抗灾减灾和高产稳产提供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为此,本研究在总结归纳低温、高温、阴雨寡照、阶段性干旱和土壤渍害等隐性自然灾害类型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类型隐性灾害对中国作物生产的主要影响;从作物和区域角度,系统分析了主要隐性自然灾害的成灾原因和发生特征;阐明了气候变化条件下隐性灾害的加重趋势。笔者从农田改造、品种改良、栽培改进等层面着手,提出了全面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抗逆性、作物品种的适应性和耕作栽培的缓冲性等应对隐性自然灾害的建议。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0089]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遗传育种系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韩天富,张卫建,胡国华,等. 隐性自然灾害对中国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 农学学报,2013(02):44-49.
APA 韩天富.,张卫建.,胡国华.,周新安.,吴存祥.,...&杨文钰.(2013).隐性自然灾害对中国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农学学报(02),44-49.
MLA 韩天富,et al."隐性自然灾害对中国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农学学报 .02(2013):44-4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