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
王玉萍1; 王晓鸣1; 马青2
刊名玉米科学
2007
卷号15期号:2页码:123-126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 生理小种 变异
ISSN号1005-0906
其他题名Races of Exserohihun Turcicum, Causal Agent of Northern Leaf Blight in China
英文摘要采用常规鉴别寄主鉴定技术,分析采自2005年和2006年我国10省份的100份玉米大斑病病菌分离物的致病性变异.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5个类型的生理小种,0、1、2、3、N、12、13、1 N、23、2 N、3 N、12 N、123 N、123、23 N;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的小种组成在继续变化之中,在全国范围内已无优势小种的存在;1、0号生理小种虽然是主要小种类群,但所占比例也仅有约20%,生理小种组成趋于多元化;北方地区小种的毒力组成较南方地区复杂,且毒力更强,不仅有能够克服单抗性基因的小种,而且有能够克服4个抗性基因几乎所有组合类型的小种.
学科主题植物保护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29440]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北京, 100081;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玉萍,王晓鸣,马青. 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2):123-126.
APA 王玉萍,王晓鸣,&马青.(2007).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玉米科学,15(2),123-126.
MLA 王玉萍,et al."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玉米科学 15.2(2007):123-12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