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梁泊; 唐欣甫; 陈策
刊名果农之友
2015-11-01
期号11页码:32-33
关键词环境保护研究 病害种类 桃果 发生范围 果品生产 防治办法 桃细菌性穿孔病 果树生长期 果实套袋 果树休眠期
英文摘要北京市平谷区栽培桃树1.5万公顷,年产桃19万吨,是北方重要桃产区之一。大约从本世纪初期开始,最先是在兴隆庄,发现桃果发生黑斑和裂果,发生范围逐渐扩展,危害不断加重,成为制约桃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2005—2008年,平谷区果品生产办公室,邀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退休研究人员共同研究,鉴别病害种类,探讨防治办法。经田间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29280]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果品办公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梁泊,唐欣甫,陈策. 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果农之友,2015(11):32-33.
APA 梁泊,唐欣甫,&陈策.(2015).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果农之友(11),32-33.
MLA 梁泊,et al."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果农之友 .11(2015):32-3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