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栽培生理学系
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的农田效应研究Ⅰ.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梁淑敏; 谢瑞芝; 汤永禄; 杨锦忠; 李朝苏; 王灵便; 吴春; 李少昆
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2010-10-08
期号19页码:3988-3996
关键词成都平原 耕作模式 土壤性状 作物产量
英文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成都平原主导耕作模式的筛选和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通过5年对5个处理[CK:麦稻双旋(WRCT)、麦免+稻旋(WNRCT)、麦稻双免(WRNT)、麦稻垄作(WRRT)、麦免+稻旋+秋作(WNRCVNT)]的大田试验研究,系统分析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各不相同:与对照相比,单免和双免耕处理降低了0-10cm土层的容重,增加了1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的小孔隙、小孔隙的比例及0-10cm土层的大孔隙,降低了10-20cm的大孔隙,使土壤孔径分布得到改...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826]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栽培生理学系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临猗县第一职业中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梁淑敏,谢瑞芝,汤永禄,等. 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的农田效应研究Ⅰ.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0(19):3988-3996.
APA 梁淑敏.,谢瑞芝.,汤永禄.,杨锦忠.,李朝苏.,...&李少昆.(2010).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的农田效应研究Ⅰ.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19),3988-3996.
MLA 梁淑敏,et al."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的农田效应研究Ⅰ.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 .19(2010):3988-399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