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栽培生理学系
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
汤秋香1; 谢瑞芝1; 章建新2; 李少昆1; 高世菊1; 李晓君3; 林涛4; 谭海珍1; 刘国庆1; 金亚征1
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卷号42期号:2页码:469-477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农户调查 技术扩散 影响因子
ISSN号0578-1752
其他题名Analysi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Pattern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Adoption in Typical Ecological Region in China
英文摘要[目的]明确中国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农户采用情况,并揭示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方法]在典型生态类型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通过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获取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子.[结果]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和成都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采用率较高,东北平原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不同区域均有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其中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及破茬合垄耕作模式、华北平原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和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成都平原稻草覆盖地免耕种植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数据分析表明,作物产量增加、政府示范与宣传引导、邻里效应等是吸引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原因,而机具不配套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结论]由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产条件的差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针对主要限制因子,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采用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学科主题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55]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栽培生理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3.新疆农三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新疆, 喀什, 844000
4.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汤秋香,谢瑞芝,章建新,等. 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2):469-477.
APA 汤秋香.,谢瑞芝.,章建新.,李少昆.,高世菊.,...&牛兴奎.(2009).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中国农业科学,42(2),469-477.
MLA 汤秋香,et al."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中国农业科学 42.2(2009):469-47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