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外源抗草甘膦EPSP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整合与定位
王晓波1; 蒋凌雪1; 魏利1; 刘林1; 陆伟2; 李文欣1; 王俊1; 陶波3; 常汝镇1; 邱丽娟1
刊名作物学报
2010
卷号36期号:3页码:365-375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 插人位点 基因组 EPSPs 抗草甘膦 定位 侧翼序列
ISSN号0496-3490
其他题名Integration and Insertion Site of EPSPs Gene on the Soybean Genome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Glyphosate-Resistant Soybean
英文摘要通过基因特异引物扩增和免疫层析试纸法分别对转基因大豆中外源EPSPs基因和其编码的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PSPs基因不仅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而且EPSPs蛋白可以正常表达.利用染色体步移法获得了转基因大豆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序列比对表明35S上游的大豆DNA序列起始于Gm02:7912740,NOS下游的大豆DNA序列起始于Gm02:7777705.在本研究检测序列范围内发现插入位点两侧不同位置有3个不同的未知片段、2个大豆基因组序列倒位,同时发现2个大豆基因组片段丢失.外源基因不是以点插入方式整合,而是导致大豆基因组约135kb片段的移位;NOS下游大豆基因组序列发生重排,导致一个编码HEC1和HEAT repeat两个功能域的基因(Glyma02g09790)结构受到影响,首次发现该基因在ABA和PEG处理时下调表达,推测该基因通过ABA信号通路参与胁迫应答.本研究通过对抗除草剂EPSP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分析,明确了外源EPSP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整合、定位及其侧翼序列,为转基因大豆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学科主题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258]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引用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81
3.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晓波,蒋凌雪,魏利,等. 外源抗草甘膦EPSP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整合与定位[J]. 作物学报,2010,36(3):365-375.
APA 王晓波.,蒋凌雪.,魏利.,刘林.,陆伟.,...&邱丽娟.(2010).外源抗草甘膦EPSP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整合与定位.作物学报,36(3),365-375.
MLA 王晓波,et al."外源抗草甘膦EPSPs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中的整合与定位".作物学报 36.3(2010):365-37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