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遗传育种系
开花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王英; 程立锐; 冷建田; 吴存祥; 侯文胜; 韩天富
刊名作物学报
2010
卷号36期号:7页码:1092-1099
关键词大豆 开花后光周期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QTL定位
ISSN号0496-3490
其他题名QTL Mapping of Agronomic and Quality Traits in Soybean under Different Post-Flowering Photoperiods
英文摘要以开花期相近的181个大豆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 研究开花后不同光照长度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并在利用SSR标记构建大豆遗传图谱的基础上, 分别在长日(16h)和短日(12h)条件下检测与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光周期敏感度(PS)相关的QTL.结果表明, 开花后光照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有较大影响, 不同性状的光周期敏感度差异明显, 株高>主茎节数>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百粒重>单株荚数>蛋白质和脂肪总量.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2个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总量等性状及各性状对开花后光周期处理的敏感度相关的QTL, 分别定位于Al、A2、Bl、B2、Cl、Dla、F、L等8个连锁群上.其中, 在短日条件下检测到4个QTL, 可解释的遗传变异范围在11.37%~26.63%之间; 在长日条件下检测到3个QTL, 可解释的遗传变异范围在11.84%~27.85%之间; 检测到5个与不同性状光周期敏感度有关的QTL, 可解释相对应性状表型变异的范围在 6:15%~21.44%之间.针对同一性状, 未检测到在长日和短日条件下均起作用的主效QTL, 说明开花后光周期对大豆产量和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有较大影响.
学科主题植物学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963]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遗传育种系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北京, 10008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英,程立锐,冷建田,等. 开花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QTL分析[J]. 作物学报,2010,36(7):1092-1099.
APA 王英,程立锐,冷建田,吴存祥,侯文胜,&韩天富.(2010).开花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QTL分析.作物学报,36(7),1092-1099.
MLA 王英,et al."开花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QTL分析".作物学报 36.7(2010):1092-109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