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厦门大学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汉唐间郭氏的分布与郭子仪子辈、孙辈入闽说驳议
杨际平
2012-05-13
英文摘要汉唐间郭姓的分布与郭子仪子、孙辈入闽说驳议 杨际平 一、东虢、西虢国人皆可以郭为姓 《新唐书》卷七四上《宰相世系表》载:“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弟虢于西虢, 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 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 转也,因以为氏。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准、配、镇。镇,谒者仆射、 昌平侯。裔孙徙颍川”。 《新唐书》说“‘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阳曲为郭氏的最重要的发 源地,应该可信。 《全后汉文》卷一0六《郭辅碑》载:“先生讳辅,字甫成。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中子, 为文王卿士,采食于虢。至于武王,锡而封之,后世谓之郭。春秋之时,为晋所并。遭战国、 秦、汉,子孙流分,来居荆土,氏国立姓焉”。此郭辅即东虢后人。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录魏晋《夫人宜成宣君郭氏之柩》墓志铭称:宜成宣君郭氏“讳 槐,字媛韶,太原阳曲人也。其先胤自宗周,王秀之穆,建国东虢,因而氏焉。父城阳大守, 讳配,字仲南,德迈当时”。此宜成宣君郭槐之父或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提到的“代 居阳曲”的东汉末大司农郭全孙郭配。据墓志,郭槐亦是东虢后人。世居太原阳曲。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录北魏《魏故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都督冀州诸军事冀 州刺史、赵郡开国公尔朱公之墓志铭》称:“公讳绍,字承世,北秀容人也。其先出自周王 虢叔之后,因为郭氏,封居秀容,酋望之胤,遂为尔朱”。尔朱氏是否原姓郭,待考。但此 墓志说明,西虢国人之后亦姓郭。 以上碑刻资料说明,东虢、西虢国人之后都可能以郭为姓。东、西虢灭亡后,其国人流 散各地。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后,阳曲即成为郭氏聚居之地。 二、汉唐间可能还有以虢为姓者 敦煌出土文书S2052号《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载唐前期全国十道各州郡的 郡望: 关内道“邠州新平郡出四姓古、异、附、虢”; 河东道“并州太原郡出廿七姓弘、王、郭、郝、温、尉迟、祁、令狐、武、阎、宫、 (左为两口中间一横,右为阝)、孙、伏、咎、霍、问、弓、师、义、招、酉、廖、易、 龙、韶、光”; “虢州弘农郡出七姓杨、谭、强、晋、虢、裘”。(文书原缺一姓) 说明直至唐代,郭、虢二姓仍同时存在。郭为并州太原郡望之一,虢则为邠州新平郡 与虢州弘农郡郡望之一。邠州新平郡与虢州弘农郡既以虢姓为郡望,说明其时邠州新平郡与 虢州弘农郡有虢姓。唐代既如此,此前的秦汉魏晋南北朝,亦当有以虢为姓者。笔者检此期 的史籍与出土文献,却未检出虢姓之人,此或表明,虢姓之人为数不多。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12393]  
专题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际平. 汉唐间郭氏的分布与郭子仪子辈、孙辈入闽说驳议[J],2012.
APA 杨际平.(2012).汉唐间郭氏的分布与郭子仪子辈、孙辈入闽说驳议..
MLA 杨际平."汉唐间郭氏的分布与郭子仪子辈、孙辈入闽说驳议".(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