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厦门大学  >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泉州开元寺佛教论略
王荣国
2011-04-26
关键词泉州开元寺 佛教论略
英文摘要开元寺既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见证也是其标志,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虽然经受几度沧桑,但至今仍以名刹出现于中国佛教界。对其历史作一番梳理,不仅有助于对开元寺历史的了解也有助于对福建佛教史乃至中国佛教史的了解。本文 试就此作简要的阐述,以就教于方家。 一、开元寺沿革 开元寺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以僧匡护为开山。当时寺所在地属南安县,而南安县隶属于泉州(治在今福州),莲花寺不仅远离州治所而且也远离南安县治所,寺址原是一片黄氏的桑园。此后,武则天圣历年间置“武荣州”,治所在南安,一度废,后又复置。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莲花寺改名“龙兴寺”。无论是“莲花寺——龙兴寺”所在地隶属于武荣州还是隶属于泉州(治在今福州),此寺都没有得到发展机缘,寺的规模都比较小。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 。开元六年(718年),泉州治所由南安迁今泉州市区一带 ,龙兴寺始位于泉州治所附近。开元二十六年,玄宗诏令天下诸州道各立一佛寺,以纪年名寺。据记载可知,当时对设立“开元寺”一事进行了选择,龙兴寺也列为选择的对象,因“卜胜无以甲兹”,于是改“龙兴寺”为“开元寺”。 从此,开元寺开始跃居福建的名刹。自唐季开始,陆续创建支院,“历五代十国而至宋,旁创支院一百二十区。” 到了元代,统治者对佛教采取扶植与利用的态度,南宋以来处于低迷的佛教有所复苏。泉州开元寺由于支院“支离而不相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僧录刘鉴义禀告福建平章伯颜,奏请合支院为一寺。获得朝廷同意并赐额更名为“大开元万寿禅寺”。次年秋,临济宗名僧雪峰可湘之徒妙恩禅师受请开山。从此,开元寺成为单纯的禅宗寺院。由于元朝皇帝对寺院经常赐田赐钞以表示对佛教的支持。在其影响下,延祐三年(1316年),曾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的亦黑迷失以为仁宗皇帝、皇太后、皇后祝寿,同时也为同僚和自己以及家人祈福,在全国择定一百所大寺,为其各施中统钞壹佰锭,年收月息,轮月看转三乘圣教一藏。其他寺院庵堂接待,或舍田施钞,看念四大部、《华严》、《法华》等经。泉州开元寺被列入一百所大寺之中。当时,祖契禅师继妙恩住持开元寺 。为了看藏经活动的顺利举行,“僧契祖复作转轮藏”于开元寺的东藏殿。 由此可见泉州开元寺在元代属于全国著名的大刹。元末,开元寺走向衰微,至正十七年(1357年)寺毁于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正映禅师奉诏重兴开元寺。成化、弘治年间,又走向衰微,后寺宇、僧舍大半沦为民居。崇祯八年(1635年),名僧元贤受请前来开法,重兴开元寺。 乾嘉以后,开元寺法运大替。民国初,开元寺趋于衰败。民国13年(1924年),名僧转道、圆瑛、转物协力重兴开元寺,并实行十方丛林制度。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5544]  
专题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荣国. 泉州开元寺佛教论略[J],2011.
APA 王荣国.(2011).泉州开元寺佛教论略..
MLA 王荣国."泉州开元寺佛教论略".(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