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厦门大学  > 法学院-已发表论文
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 O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Draft of China's Civil COde
徐国栋
2000
关键词民法典草案 理论渊源 二编结构 制度设计
英文摘要本文探讨了大陆系主要国家民法典的理论渊源。作者认为 ,德国民法典创立的潘得克吞体的总则部分掩盖了“人法”的价值。作者提出的我国民法典基本结构包括人身关系法和财产关系法两大部分。在此基础上 ,作者还对我国民法典的若干基本制度提出了框架性意见。 【英文摘要】After approaching to the theoretic recourses of civil codes in the Civil Law Countries,the author believed the German Civil Code(BGB)had ignored the value of “Personal law”because of the General Provisions.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the draft of China's civil code should include two parts,the law of personal relations and the law of property relations.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designed the framework of some important systems of the draft of the civil code.
语种中文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编辑部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511]  
专题法学院-已发表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国栋. 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 O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Draft of China's Civil COde[J],2000.
APA 徐国栋.(2000).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
MLA 徐国栋."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200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