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厦门大学  > 陈明光
唐代后期地方财政支出定额包干制与南方经济建设
陈明光
2004-04
关键词唐代后期 地方财政 定额包干 南方经济
英文摘要唐代后期 ,一些地方长官 ,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地方长官 ,自筹财力 ,投入当地经济建设 ,成为一种具有地区性和阶段性差异的新的宦绩。它是在“超支不补 ,结余留用”的地方财政支出定额包干制下 ,地方长官行使财政支出自主权的结果。唐中央对地方长官此类财政经济行为的引导和财务规范 ,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形成。地方财政支出包干制是唐后期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是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必要条件的。所以 ,这一制度虽然在一定的吏治状况和社会环境下对南方经济发展有所促进 ,但在晚唐随着中央集权的严重衰弱而蜕变为藩镇专擅财权 ,因而在宋初被高度中央集权的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所取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1BZS012《唐宋制度变迁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演变》的成果之一
语种中文
出版者中国史研究编辑部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5901]  
专题陈明光
人文学院-已发表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明光. 唐代后期地方财政支出定额包干制与南方经济建设[J],2004.
APA 陈明光.(2004).唐代后期地方财政支出定额包干制与南方经济建设..
MLA 陈明光."唐代后期地方财政支出定额包干制与南方经济建设".(200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