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研究的三个前沿——生活质量、社会公平与低碳社会
柴彦威 ; 张文佳
2012-04-22 ; 2012-04-22
会议名称中国北京 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
关键词行为地理学 日常活动-移动 生活质量 社会公平 低碳城市 可持续发展
中文摘要21世纪,个人的行为地理研究正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大热点。时代不仅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地理研究理论与方法,更加需要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前沿探讨。本文从微观个人行为研究与整体社会的联系出发,强调行为地理研究中空间行为(时空间中的行为)与行为空间(行为形成的活动-移动空间)两大方面的研究范式。首先探讨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研究核心理论的最新进展,如时间地理、行为分析和活动分析法等,同时给出与评价相应的研究方法,如GIS时空可视化、建模模拟、数据挖掘和质性访谈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而作为社会地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研究可以广泛应用在与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三个前沿问题上,分别是个人生活质量、社会公平和低碳社会。文章着重以研究案例解读如何通过个人行为,特别是日常行为的视角来研究这些前沿问题。结果表明:1)行为与空间整合的分析在"城市空间—居民活动与出行模式—生活状态的调整与优化—理想的生活质量"的互动链条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相对于基于区域的汇总研究,有效地从微观个体视角挖掘时空可达性、居住与活动的空间公正之间的联系,以解读可持续城市发展中的社会公平问题:3)探讨如何通过调整空间或行为来形成低碳出行、低碳生活方式、以及低碳的城市空间,为低碳城市的研究提供行为地理视角。
会议录http://epub.edu.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ZGDQ200910001323&dbname=CPFD2010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会议论文
源URL[http://ir.calis.edu.cn/hdl/211010/95]  
专题北京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柴彦威,张文佳. 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研究的三个前沿——生活质量、社会公平与低碳社会[C]. 见:中国北京 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