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清华大学
农牧民收入质量的县域空间差异结构及成因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唐柳 ; 俞乔 ; 李志铭
2016-03-30 ; 2016-03-30
关键词农牧民收入 县域差异结构 空间分布结构 成因 F323.8 F224
中文摘要农牧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从县域空间的角度分析农牧民收入质量的差异结构特征和成因,有利于增强制定区域发展公共政策的针对性。本文应用"风险矩阵分类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农牧民收入质量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发现,西藏农牧民收入质量在县域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中心—外围"特征,高质量的县集中在藏中地区,低质量的县分布于边缘地区,其主要成因是各区域在自然地理和生产条件、非均衡区域发展政策、农牧区就业结构、农牧民收入构成、中心城镇带动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语种中文 ; 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ib.tsinghua.edu.cn/ir/item.do?handle=123456789/143390]  
专题清华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唐柳,俞乔,李志铭. 农牧民收入质量的县域空间差异结构及成因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J],2016, 2016.
APA 唐柳,俞乔,&李志铭.(2016).农牧民收入质量的县域空间差异结构及成因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MLA 唐柳,et al."农牧民收入质量的县域空间差异结构及成因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