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清华大学
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
刘魁立 ; 萧放 ; 张勃 ; 刘晓峰 ; 周星
2010-06-07 ; 2010-06-07
关键词K892.1
中文摘要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正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世界格局之中,中国社会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化传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它的命运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节日是否适应当代社会生活,信息社会是否需要农业社会形成的节日传统,民间节日是否一定要进入官方假日体系,民族节日是否具有世界意义等,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为了让这些既具有理论性、又有着现实意义的前沿话题得到较为深入的研讨,并将研讨的内容传达给社会,受《民间文化论坛》编辑部的委托,我约请了几位一向关注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方面的同仁,其中有我们的前辈学者,也有年轻的同道,从各自的角度发表了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其中,刘魁立先生作为中国民俗学会的理事长,他的笔谈是针对当前社会上有人提出以立春替代传统春节(大年)的观点的文化思考,认为春节是一个重大的民族节日,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负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它是否变化要靠民众自己决定,不能用所谓“科学定日”来解决,用“科学”解决文化问题,是一种科学主义的表现,它不能真正解决节日文化问题,只能造成对节日文化的伤害;张勃对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政府的职责进行了古今相比较的议论,认为我们应该强调政府干预的社会功效;刘晓峰则从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上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东亚具有广泛影响,在现实社会随着华人的脚步,中国传统节日也要扩展到世界主要地区,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成分;周星将当代中国节日分成“传统节庆体系”、“国家或政府主导的节庆体系”和“外来嵌入的节庆”三大“板块”,具体分析了三大板块动态关系,认为三者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做是中国文化整体格局之动态趋势的“晴雨表”。
语种中文 ; 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43701]  
专题清华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魁立,萧放,张勃,等. 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J],2010, 2010.
APA 刘魁立,萧放,张勃,刘晓峰,&周星.(2010).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
MLA 刘魁立,et al."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20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