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黔西地应力场特征及构造成因
徐宏杰 ; 桑树勋 ; 易同生 ; 赵霞 ; 刘会虎 ; 李林 ; 赵志根 ; 谢焰
2015-09-10 ; 2015-09-10
关键词黔西地区 地应力 地域发育差异 构造成因
中文摘要采用水压致裂测量地应力方法,测得了黔西地区36层煤的地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分别属于中高地应力值区域和中地应力区域,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SE—NW方向为主;主应力均随煤层埋深增大而增高,地应力场分别在600,750和1 000 m左右发生转变,为大地动力场型—准静水压力场—大地静力场型—准静水压力场。受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欧亚大陆的影响,研究区处于挤压的区域高地应力背景之下,盖层构造受"X型"交叉断裂控制形成的菱形构造和三角形构造等次级断块,产生不同的块内应力组合形式,形成现今地应力场的区域差异分布状态。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calis.edu.cn/hdl/232060/14555]  
专题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宏杰,桑树勋,易同生,等. 黔西地应力场特征及构造成因[J],2015, 2015.
APA 徐宏杰.,桑树勋.,易同生.,赵霞.,刘会虎.,...&谢焰.(2015).黔西地应力场特征及构造成因..
MLA 徐宏杰,et al."黔西地应力场特征及构造成因".(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