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采动煤岩冲击破裂的震动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曹安业
刊名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MTXB201101040&dbname=CJFQ2011
2015-01-07 ; 2015-01-07
关键词冲击矿压 矿震 位移波场 破裂机理 震动效应 矩张量
中文摘要围绕矿井采动煤岩冲击破裂的震动效应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分析、现场试验和工程实践等方法,研究了采动诱发煤岩震动的震源破裂机理,揭示了矿震辐射能量的传播模式与衰减规律,分析了矿震动载的诱冲机理及其对巷道围岩冲击破坏效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煤岩冲击的预测及防治对策,最后在工程实践中进行了实证研究。煤矿井下采掘后,采场或巷道周围煤岩体要产生破裂、运动。其中:顶板弯拉断裂、冒落、离层等具有典型拉伸破裂特征;顶板回转失稳、煤柱压缩破裂等具有典型内爆破裂特征;而顶板剪切破裂、岩块滑移失稳、煤柱动态冲击和断层"活化"等则具有典型剪切破裂特征。以此,构建了煤岩震动震源等效力与震动远场位移的关系矩阵,建立了煤岩震动的等效震源模型,研究了其震动位移场及能量辐射特征,揭示了煤岩震动间的震源破裂机理差异,并根据震动波场特征进行了煤岩震动的分类。实验室模拟研究了顶板、煤(矿)柱和断层型等煤岩冲击破裂的微震效应及波场特征。结果表明:大尺度岩板主断裂、两次次断裂分别符合顶板水平拉伸、滑移和回转失稳的位移波场特征;弱、强冲击倾向性煤岩试样压缩受载分别近似满足煤(矿)柱内爆和动态冲击破裂的波场特征;且岩板主、次断裂,煤岩样前兆破裂,主震动间随破裂尺度增大,微震效应主要呈振幅增加、主频降低的演变规律。采用矩张量反演方法进行采动煤岩震源破裂机理的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S波,尤其是P、SH波或P、SV、SH波的震动位移场组合进行震源矩张量的最小二乘线性反演,可确保反演结果较好反映采动煤岩冲击破裂的震源机理和破裂特征。现场进行了爆破震动试验及Siroseis微震实测工作,对冲击震动波在采动煤岩体中传播的微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采空区垮落、破裂范围扩大及覆岩性质的强度弱化,震动P波平均波速、峰值振幅平均值及P波初至平均频率等微震参量均有较大程度降低。理论分析了矿震激发震动波能量的传播模式和衰减特征,揭示了传播至巷道围岩处矿震残余动载的诱冲机理,数值模拟研究了矿震动载对巷道围岩冲击破坏效应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了煤岩冲击预测及防治对策。在具有强矿震危险的山东鲍店煤矿103上02工作面和高冲击危险的甘肃华亭煤矿250102工作面进行了现场实践,基于SOS微震监测,对比分析各自开采地质条件下,采动诱发不同能量级别煤岩震动的震源破裂机理及强矿震动载对巷道围岩的不同冲击破坏效应,为现场煤岩冲击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语种中文
其他责任者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calis.edu.cn/hdl/232060/7391]  
专题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曹安业. 采动煤岩冲击破裂的震动效应及其应用研究[J]. 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MTXB201101040&dbname=CJFQ2011,2015, 2015.
APA 曹安业.(2015).采动煤岩冲击破裂的震动效应及其应用研究.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MTXB201101040&dbname=CJFQ2011.
MLA 曹安业."采动煤岩冲击破裂的震动效应及其应用研究".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MTXB201101040&dbname=CJFQ2011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