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多指标评价甘草质量及指标成分与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侯嘉1,2
学位类别理学博士
答辩日期2016-05-2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邵士俊
关键词甘草 多指标成分 质量评价 牛血清蛋白 荧光光谱 Licorice Multi-constituents Quality evaluation Bovine serum albumin Fluorescence
学位专业分析化学
中文摘要

甘草作为最著名的国际传统药物与天然药物,已有几千年的药用历史。甘肃是野生甘草的主要分布区,也是人工种植甘草的主要产区之一。本研究以人工种植甘草的主要品种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指标成分评价方法,对甘肃主要产区种植及野生甘草品质进行全面评价;还系统地研究了指标性成分与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亲和力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 以甘草中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7个化合物(甘草酸、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及异甘草素)作为指标性成分,结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比较了甘肃河西、陇中、陇东等甘草主要分布区的甘草质量,确定甘草生长的适宜区域。结果表明:野生甘草质量最好;其次为内蒙古杭锦旗和甘肃靖远县栽种的3年生甘草;再次为甘肃酒泉、陇西栽培的3年生甘草药材。靖远县作为新兴的甘草种植区域,也具有生产优质甘草的潜力。

2. 应用建立的多指标成分评价方法考察了甘草种苗分级对甘草药材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苗分级对甘草中7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有影响,种苗的质量是造成甘草药材有效成分变异较大的原因之一。通过种苗分级措施能有效控制3年生甘草药材质量。在种植过程中,提高一级苗(单根重大于14 g的种苗)的比例,有助于提高甘草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3. 以甘草中主要的三萜皂苷类成分——甘草酸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模拟生理条件下,使用稳态荧光,紫外-可见吸收,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甘草次酸、甘珀酸)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的母核结构显著影响与BSA的结合过程,并且C-3位取代基的不同也影响了与BSA的结合亲和力。三萜类化合物与BSA的结合机制是由于形成三萜-BSA复合物,甘珀酸与BSA结合亲和力最强,其次是甘草次酸,结合亲和力最弱的是甘草酸。在不同温度下计算的热力学参数表明,三萜类化合物与BSA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是疏水作用力和氢键。竞争位点实验表明三萜类化合物作用于BSA位点I的子域IIA。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三萜类化合物对BSA构象的影响。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C-3位取代模式显著影响齐墩果烷型三萜与BSA 结合亲和力的关系,并进一步影响三萜类化合物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生物利用率。

4. 以甘草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为研究对象,选择四种主要甘草黄酮,分别为二氢黄酮类的甘草素,甘草苷和芹糖甘草苷;以及查尔酮类的异甘草素。利用荧光发射光谱、紫外吸收、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了这四种黄酮与BSA的相互作用及结构与结合亲和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二氢黄酮相比,查尔酮的基本母核结构使之更容易与BSA结合;二氢黄酮B环C'-4位的糖苷化对结合亲和力有显著影响。热力学分析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酮类-BSA体系同时存在疏水作用力和氢键作用。竞争位点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证实了甘草黄酮类与BSA最可能的结合位点主要是在位点I,即子域IIA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同步、三维荧光光谱数据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的结合也诱导BSA的构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血液中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和生物利用度。

学科主题天然药物化学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7.64.217/handle/362003/20831]  
专题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_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侯嘉. 多指标评价甘草质量及指标成分与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