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课程变革
郭金海
刊名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5-09-15
卷号36期号:3页码:280-299
关键词数学教育史 北京大学数学系 课程 江泽涵 数学传播
中文摘要北京大学数学系是中国第一个大学数学系。在数学门时期,没有严格落实1913年教育部《大学规程》规定的课程,所设专门科目较少,但分析、代数、几何方面的基本科目形成一定规模。1919年之后,至迟自1923年起,课程发生大规模扩张,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对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数学系的课程设置可能具有示范性影响。1931年江泽涵主持系务后,课程再次变革,即注重设置数学专业必备的基本科目与20世纪纯粹数学扩张以后新涌现的或重要的专门科目,删减一批长期设置的科目,使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这次变革体现了江泽涵、冯祖荀和胡濬济主张的大学数学教育"惟宜与以普遍智识"的精神,也受到美国数学家奥斯古德的影响,是进...
学科主题数学史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6750]  
专题自然科学史研究所_科学技术史_中国近现代科技史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金海. 抗战前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课程变革[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5,36(3):280-299.
APA 郭金海.(2015).抗战前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课程变革.中国科技史杂志,36(3),280-299.
MLA 郭金海."抗战前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课程变革".中国科技史杂志 36.3(2015):280-29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