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农业源头沟渠反硝化速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龙虹竹1,2; 汪涛1,3; 田琳琳1,3; 任光前1,3
刊名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卷号33期号:4页码:146-152
关键词反硝化速率 季节变化 农业源头沟渠 川中丘陵区 沉积物
ISSN号1672-6693
其他题名Denitrification Varia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Agriculture Headwater Ditch in the Hilly Area of Sichuan Central Basin
通讯作者汪涛
中文摘要农业源头沟渠是连接农田排水与河流的重要通道,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具有很高的削减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沟渠水体氮污染去除最彻底的机制,但目前相关研究缺乏。利用改进的乙炔抑制法研究川中丘陵区农业源头沟渠沉积物反硝化作用的速率、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期为长江上游农业水环境保护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1)农业源头沟渠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变化范围在0.31~43.11mg N·m-2·h-1之间,平均值为10.45mg N·m-2·h-1;2)沟渠反硝化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沟渠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普遍偏低,而夏季则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不同季节的反硝化速率大小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沟渠反硝化作用受水文条件、水体沉积物碳氮浓度等因素影响。其中,水文条件不同的区域反硝化速率的大小顺序为:间歇滞水区>干湿交替区>常年淹水区;沉积物和上覆水NO-3-N、DOC浓度与反硝化速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体来说,川中丘陵区农业源头沟渠具有较高的反硝化速率,通过增加碳源或改善水文条件能有效地促进沟渠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从而极大的提高农业源头沟渠对非点源氮污染的截控能力。 
学科主题X522
收录类别CSCD ; 北大中文核心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788470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17397]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3.中国科学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龙虹竹,汪涛,田琳琳,等. 川中丘陵区农业源头沟渠反硝化速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4):146-152.
APA 龙虹竹,汪涛,田琳琳,&任光前.(2016).川中丘陵区农业源头沟渠反硝化速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4),146-152.
MLA 龙虹竹,et al."川中丘陵区农业源头沟渠反硝化速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4(2016):146-15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