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中国乳牛肝菌属的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
作者时晓菲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3-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刘培贵
关键词乳牛肝菌科 新分类群 分子系统 生物地理学
学位专业植物学
中文摘要乳牛肝菌属 (Suillus Gray) 是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牛肝菌目 (Boletales)的独特类群,在系统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本文对乳牛肝菌属700余份标本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同时利用核糖体基因TS,线粒体基因 mtSSU、转录延伸因子EF1a、以及核基因 nLSU四个片段对乳牛肝菌属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共获得序列500余条。 揭示了乳牛肝菌属及其属下分类及各类群的亲缘关系及系统位置。 经典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乳牛肝菌属种类丰富,计有37种;其中17个新种,2个新纪录种。本文对该属及其属下分类系统进行了相应处理,以并入乳牛肝菌属的空柄乳牛肝菌为模式, 提出一个新组, 即小牛肝菌组Sect. Boletinus;属下共有6个组,各分类单元在中国发现的分类群数量为:(1)小牛肝菌组Sect. Boletinus 4种,其中1个新种,即小泽生乳牛肝菌S. minipaluster X.F. Shi & P.G. Liu; 一个新纪录种, 亚洲乳牛肝菌S. asiaticus; (2) 坚柄乳牛肝菌Sect. Solidipedes 3种,其中 1个新种,即亚虎皮乳牛肝菌S. subpictus X.F. Shi & P.G. Liu;(3)灰环乳牛肝菌组Sect. Larigni 5种, 其中2个新种, 即高山乳牛肝菌S. alpinus X.F. Shi & P.G. Liu、 金孔乳牛肝菌S. auriporus X.F. Shi & P.G. Liu;(4) 典型乳牛肝菌Sect. Fungosi 9种,其中 6个新种,即中华乳牛肝菌 S. sinobovinus X.F. Shi & P.G. Liu、暗灰乳牛肝菌S. cinerescens X.F. Shi & P.G. Liu、 中华变红乳牛肝菌S. sinorubellus X.F. Shi & P.G. Liu、 淡黄乳牛肝菌S. canarinus、 肉桂乳牛肝菌S. cinnamomeus X.F. Shi & P.G. Liu、亚肉桂乳牛肝菌S. subcinnamomeus,一个新纪录中,即变色乳牛肝菌S. variegatus;(5)点柄乳牛肝菌组Sect. Glandulosi 6种,其中5个新种,即灰褐乳牛肝菌S. fuscus X.F. Shi & P.G. Liu、假空柄乳牛肝菌S. pseudocavipes X.F. Shi & P.G. Liu、亚琥珀乳牛肝菌S. subplacidus X.F. Shi & P.G. Liu、假褐环乳牛肝菌 S. pseudoluteus X.F. Shi & P.G. Liu、臧氏乳牛肝菌S. zangii X.F. Shi & P.G. Liu;(6)乳牛肝菌 Sect. Suillus 5 种,其中 3 个新种,即假点柄乳牛肝菌 S. pseudogranulatus X.F. Shi & P.G. Liu、 假琥珀乳牛肝菌S. pseudoplacidus X.F. Shi & P.G. Liu、草黄乳牛肝菌 S. stramineus X.F. Shi & P.G. Liu。 分子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乳牛肝菌属作为一个单系类群得到了很好的支持, 但依据经典分类鉴别特征对该属进行的属下分组的划分则没有全部得到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的支持;(2)新种均得到很好的支持,新种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物种多样性; (3)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乳牛肝菌属的快速辐射演化在系统发育树上得到较充分的证据支持;(4)乳牛肝菌属的生物地理分化明显,多数物种的分布区较狭窄,洲际间断分布十分明显,东亚—北美,东亚—欧洲间有支持率很高的成对种或近缘种;(5)基于对宿主松类植物的调查,乳牛肝菌属与其协同演化过程中,存在宿主转换现象。发现近缘类群——金牛肝菌属一新种。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6-05-3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25514]  
专题昆明植物研究所_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时晓菲. 中国乳牛肝菌属的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