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主要建群种潜在分布的影响
作者冷文芳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6-05-3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授予地点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东北森林 建群种 潜在分布 典范对应分析 logistic回归模型 贝叶斯 权重证据法
中文摘要在过去近百年全球气候迅速变暖的过程中,中国东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更显突出。各种大气环流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该区在未来百年内的升温将更加急剧。东北地区的森林在过去的百年内已经遭受了气候变暖、自然和人类干扰的三重压力,森林的质量已经急剧下降,数量也大大减少。未来剧烈的气候变化将会对它产生怎样的影响无疑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 本文以整个东北地区的森林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多种数学方法和统计模型,分析过去40年以及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特点和趋势,探讨了东北地区目前的森林植被与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探讨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建群种以及目前占优势的落叶松属树种潜在分布的影响。以此为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基础信息。 通过本论文的相关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在过去40年中,区域的气候朝温暖和干旱化方向发展。1966-1970是最为寒冷的5年,而1969年是最寒冷的年份;2001-2003是最为炎热的3年。降水的变化具有以下的规律:南部的多雨期出现的比北部早,东部的多雨期比西部的早。而在未来100年,东北的气温会持续上升,2050年气温平均上升2.7℃左右,2100年达到6℃左右。升温具有如下特点:南部增温幅度比北部小,东部的增温幅度比西部小。降水的变化在整体上没有明显的规律,2050年,东部和西部的降水减少,而北部和南部则增加;2100年,东部、东北部和南部的降水减少,而西部的降水增加。 (2)用典范对应分析对目前的植被与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同时检验了样方大小以及样带的走向对排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区域尺度上,沿小兴安岭走向设置的样带1是一条海拔和温度的综合梯度带,样带的东南部气温较高,海拔较低,西北部正好相反。寒温带针叶林(兴安落叶松等)分布于样带西北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红松等)分布于东南部。 沿大兴安岭走向设置的样带2是一条降水、温度和海拔的综合梯度带,样带西南部的降水较多,气温较高,海拔也较高,而东北部的环境条件则相反。寒温带针叶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等)分布样带东北部,温带针叶林(油松等)落叶阔叶林(榆树疏林等)分布于海拔较高的样带西南部。 沿长白山脉走向设置的样带3森林类型最为丰富,体现了海拔和温度的综合梯度,海拔梯度的方向与样带走向近于垂直,样带西南部的温度较高。寒温带针叶林(臭冷杉林、鱼鳞云杉林等)分布于样带北部;温带针叶林(油松、赤松等)和阔叶林(辽东栎林、麻栎林等)分布于样带南部。 在景观尺度上,设置于呼中自然保护区的样带是一条海拔、温度和降水的综合样带;设置于丰林自然保护区的样带1是一条海拔和坡度的样带。大尺度上的排序分析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植被和环境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样方的大小和样带的走向都会影响到排序的结果。双序图中的物种在环境梯度上的位置是相对的,需要和该样方具体的环境值域结合起来解释物种的环境分布。同一条样带以不同的方式取样时,狭布种的排序结果会发生变化,而广布种的排序的结果变化不大。 (3)在考虑2个气候因子、3个地形因子和6个土壤因子的基础上,用logistic回归模型,模拟预测三种气候变化方案-HADCM2SUL、CGCM1和CGCM2-对东北森林建群种未来潜在空间分布的影响。 (a)HADCM2SUL方案: 气温上升3.5℃,降水增加30.7%; (b)CGCM1方案: 气温上升5.2℃,降水增加25.1%, (c)CGCM2方案: 气温上升3.33~7.17℃,降水变幅-66~115mm, 本文所采用的HADCM2SUL和CGCM1气候变化方案是它们的全球平均值。而CGCM2是针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具有空间异质性的气候变化方案。结果表明,除了山杨的潜在分布不受影响之外,其他建群种受气候变暖的影响的方向以及程度依气候变暖方案的不同而不同: HADCM2SUL方案下,兴安落叶松潜在分布面积急剧减少,云杉、冷杉和白桦开始减少,红松、长白落叶松和蒙古栎增加。 CGCM1方案下,兴安落叶松几乎消失,云冷杉急剧减少、白桦,红松减少、长白落叶松和蒙古栎仍然增加。 CGCM2方案下,兴安落叶松、云冷杉和红松完全消失,长白落叶松大量减少,蒙古栎和白桦的存在概率减少。 (4)在考虑2个气候因子和3个地形因子的基础上,用权重证据法(Weight Of Evidence,WOE)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落叶松属三个树种的潜在分布研究表明,兴安落叶松的生境是三者之中最为寒冷和干旱的,长白落叶松倾向于温暖湿润的环境,华北落叶松则趋向于温暖以及较干旱的环境。CGCM2气候变化方案下,兴安落叶松潜在分布区将完全退出东北;长白落叶松潜在分布区将从目前的长白山地区向北迁移到小兴安岭南部以及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的大部分地区;而目前位于大兴安岭最南端的华北落叶松则可能迁移到大兴安岭中段的乌兰浩特附近山区。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2-15 ; 2011-04-29
页码14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339]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冷文芳. 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主要建群种潜在分布的影响[D].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