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博士论文-重子—介子相互作用和Theta粒子结构的研究
作者黄飞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宗烨
关键词手征夸克模型 重子—介子相互作用 五夸克态
学位专业理论物理
中文摘要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扩展的手征SU(3)夸克模型在解释基态重子的能量、氘核的结合能、核子—核子散射相移以及核子—超子散射截面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将该模型进一步推广到包含一个反夸克的系统,进而研究重子—介子相互作用以及Theta粒子的一些性质,得到了一些有兴趣的结果:1)Sigma-K(I=1/2)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形成一个准束缚态。当考虑它与Lambda-K的耦合时,在两个道的阈之间有一个很窄的共振态出现。2)S波I=1的Delta-K相互作用是吸引的,能形成一个Delta-K的束缚态。3)N-phi的相互作用是吸引的。在扩展的手征SU(3)夸克模型中,吸引的相互作用加上与Lambda-K*的道耦合效应能使得N-phi形成一个束缚能为几个MeV的弱束缚态。4)当将sigma的质量略微调大并考虑标量介子的混合时,能得到对KN散射相移的较好的描述。5)给出了 uudds-bar系统17个低组态的波函数,并计算了这些态的能量。结果表明,用合理的参数很难得到Theta的低质量,也很难解释其窄宽度。6)指出I=1、J(P)=3/2–的NKpi是一个很有兴趣的系统。其能量估算值和NKpi的阈靠得很近,如果它能形成一个束缚态,其宽度将会很窄,而且这个态也不容易在K+N的过程形成。如果Theta存在的话,将其解释为NKpi分子态的可能性还不能完全被排除。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理论物理
公开日期2016-02-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10491]  
专题高能物理研究所_理论物理室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飞. 博士论文-重子—介子相互作用和Theta粒子结构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