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博士论文-微扰QCD方法在B介子衰变和CP破坏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营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7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吕才典
关键词微扰QCD B 介子 稀有衰变 分支比 CP破坏
学位专业理论物理
中文摘要本文利用基于k_T因子化的微扰QCD方法对部分$B$物理的热点课题进行研究。首先,我们简要地回顾了CP破坏和B介子衰变的理论知识,并着重介绍了微扰QCD方法的理论框架。其次,考虑到2007年底即将运行的LHC-b实验将产生大量的B_s数据,我们在标准模型框架下计算了所有的B_s两体无粲非轻衰变,共计49个。我们不仅计算了它们的分支比,还计算了它们的直接$CP$破坏和由Bs^0-\bar{Bs^0}振荡产生的混合CP破坏,并预言了双矢量末态各个极化的相对大小;计算结果和CDF上已有的数据是一致的,但是更多的结果希望在LHC-b上得到检验。再次,我们计算了B->rho(omega)rho(omega)过程,结果发现以树图发射图为主的过程不存在极化反常,对于色压低的过程,非因子化发射图可使得横向振幅变大;同时,我们还计算了它们的分支比和$CP$破坏,结果和已有的BaBar的数据基本一致,这将帮助我们更好的测量CKM相角。最后,我们通过计算B->f0(980)K 和B->f0(1500)K这两个稀有衰变去研究标量粒子的结构组成。如果认为f_0(980)是两夸克态基态,那么f_0(980)中的s\bar s和n\bar n=(u\bar u+d\bar d)/\sqrt{2}应该存在一个比较大的混合角;对于f_0(1500),我们的计算结果倾向于它是\bar qq 的基态,但是这里忽略了胶球的贡献。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实验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理解标量粒子的性质。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理论物理
公开日期2016-02-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09803]  
专题高能物理研究所_理论物理室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营. 博士论文-微扰QCD方法在B介子衰变和CP破坏研究中的应用[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