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博士论文-北京毛家湾出土古瓷若干疑难问题核分析研究
作者谢国喜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魏龙 ; 冯松林
关键词核技术 毛家湾 民窑古瓷 年代特征 产地判定 烧制工艺
学位专业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文摘要2005年,北京毛家湾瓷片堆积坑出土了一百多万件类型丰富、品种多样、涉及窑口众多的古瓷残片。由于大量不同窑口和不同年代的瓷片混合堆积,考古工作者只能根据瓷片的外观特征对瓷片的产地和年代进行辨认和区分,因此部分瓷片的烧制窑口和年代认定仍存在较大争议。为了从外观特征和内在物理化学性质两方面分析这批古瓷残片,解决部分疑难问题,本文利用NAA、EDXRF和XAFS等核技术方法,对龙泉釉瓷、白瓷、青花瓷、仿哥窑瓷以及酱釉瓷等元明时期民窑727件古瓷样品进行了测试,深入探讨它们年代、产地和工艺变化的内在特征。研究发现:; 1. 仿龙泉和外龙泉内青花古瓷胎的元素组成与浙江龙泉窑古瓷差别较大,与景德镇古瓷比较相似,结合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景德镇产品。通过建立龙泉窑元明时期的年代判别方程,对部分因为过于残破而难以确定年代的瓷片进行科学判定,判定结果与浙江省文物研究所相关专家的意见比较一致。; 2. 景德镇元明时期白瓷胎料的元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Fe和Na是这两个时期白瓷的特征元素。将景德镇白瓷与磁州窑白瓷一起进行分析,发现“元代磁州窑”白瓷实际上是明代景德镇产品,为出土白瓷的正确归类给出了合理的科学结果。; 3. 同一时期不同器型青花瓷由于胎料的淘洗程度不同,其元素组成存在微弱变化;借助数学分析方法,通过对青花瓷胎、釉、浅青花和深青花部位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不同时期青花瓷的综合年代特征被逐渐发掘出来;对青花瓷样品中深青花部位的MnO/CoO和MnO/Fe2O3比值进行分析,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推测毛家湾出土的青花瓷所使用的钴料大部分为国产料;对EDXRF无损分析测试得到的青花瓷样品中各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进行分析,发现Mn、Co、As和Ca等元素在不同个体中含量变化很大,表明需要分析足够数量的样品,才能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 4. 仿哥窑瓷胎中Fe2O3和TiO2的含量比较高,其原因是为了制造出哥窑类瓷器特有的 “紫口铁足”艺术效果、在普通胎料中加入高铁高钛的紫金土所致;仿哥窑瓷胎和釉中Na2O的含量差别较大,是形成釉面开片的关键因素。; 5. A型酱釉瓷胎的元素组成与B型、C型酱釉瓷胎的元素组成有明显不同,B型和C型酱釉瓷胎的元素组成相似;A型、B型和C型酱釉中的元素组成彼此差异明显,不同类型酱釉瓷的釉料配方受到人为地控制。XAFS实验结果表明A型酱釉瓷烧制气氛的还原性较强,B型和C型的相似。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公开日期2016-02-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10187]  
专题高能物理研究所_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谢国喜. 博士论文-北京毛家湾出土古瓷若干疑难问题核分析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