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博士论文-氧化铁纳米材料致心肺系统毒理学效应研究
作者朱墨桃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赵宇亮 ; 丰伟悦
关键词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肺毒性 心血管毒性 纳米安全性
学位专业生物无机化学
中文摘要氧化铁纳米材料在环境和生物医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氧化铁纳米颗粒也是大气超细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之一。本论文从动物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纳米氧化铁的生物安全性研究,阐述了纳米氧化铁对于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可能危害及相关机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呼吸暴露的59Fe2O3纳米颗粒能迅速(<10 min)穿过肺泡-毛细血管屏障进入血液循环;颗粒代谢动力学符合单室模型;超长的血浆消除半衰期(22.8天)和极低的肺清除率(3.06 μg/天)说明发生了全身蓄积和肺沉积;肺外转运的靶器官依次为肝脏、脾脏、肾脏和睾丸。; 2. 呼吸暴露纳米和亚微米尺寸的Fe2O3颗粒都能引起急性肺损伤和氧化应激。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和持续性病理损伤。纳米Fe2O3颗粒更显著的增加肺上皮微血管通透性,引起凝血系统的功能紊乱。纳米Fe2O3颗粒的安全性更值得关注。; 3. 研究发现Fe2O3和Fe3O4纳米颗粒主要通过三种生物途径引起血管内皮毒性:(I) 颗粒和内皮系统直接作用产生毒性;(II) 颗粒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介导产生毒性;(III) 离子铁释放产生内皮毒性。通过以上三种途径,氧化铁纳米颗粒可以引起人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和功能紊乱,这些内皮毒理效应被认为是引发下游炎症反应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重要风险因素。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生物无机化学
公开日期2016-02-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10597]  
专题多学科研究中心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墨桃. 博士论文-氧化铁纳米材料致心肺系统毒理学效应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