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博士论文-氯化镧的神经毒理研究
作者何潇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赵宇亮 ; 张智勇
关键词稀土 神经系统 学习记忆 机制
学位专业生物无机化学
中文摘要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从原子序数57 至71 共15 种过渡元素的统称。由于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稀土元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扩大。稀土元素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所造成的短期和远期影响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有关稀土元素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各种观点或不甚明了或自相矛盾。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从神经行为﹑体内钙平衡状态以及氧化损伤等方面全面研究了稀土长期暴露对子代大鼠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机制;初步研究了稀土元素的水生毒性。; 主要结果如下:; 1. 建立了长期稀土暴露的实验动物模型; 2. 稀土暴露对子代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 (1)孕期及哺乳期母体镧暴露对子代大鼠的神经发育行为学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2)长期低剂量镧暴露会导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 3. 稀土暴露对大鼠体内钙稳态的影响; (1)急性低剂量镧暴露会导致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钙吸收,而在长期低剂量镧暴露过程中可经某种代偿行为得到弥补。; (2)40mg/kg 镧长期暴露后,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水平显著上升,并伴随着Ca2+-ATP 酶活性的显著降低。; 4. 大鼠脑组织氧化损伤效应显示,长期低剂量镧暴露会损害子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的抗氧化酶系统,引起脂质过氧化并导致海马CA3 区神经锥体细胞数目下降。; 5. 稀土元素的水生毒性实验表明,天然本底浓度的稀土元素水生毒性相对较小。; 研究表明,长期低剂量稀土暴露所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可能与体内微量元素失衡、钙稳态被破坏及继发的氧化损伤相关,体现为一种多途径、多步、间接的作用机制。本工作为最终揭示稀土神经毒理机制的假设生成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稀土应用的生物安全性与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参考。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生物无机化学
公开日期2016-02-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10576]  
专题多学科研究中心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高能物理研究所_多学科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何潇. 博士论文-氯化镧的神经毒理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