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中区N200:一个中文视觉词汇识别特有的脑电反应
张学新1; 方卓1; 杜英春1; 孔令跃1; 张钦1; 邢强1
刊名科学通报
2012
通讯作者邮箱jxzhang@cuhk.edu.hk
卷号57期号:5页码:332-347
关键词N200 汉字 词汇识别 正字法 拼义理论 拼音文字
ISSN号0023-074X
其他题名The centro-parietal N200: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component specific to Chinese visual word recognition
通讯作者张学新
产权排序3
中文摘要除中文外,世界上现今使用的几乎所有文字均为拼音字母文字(如英文),其词汇识别涉及分辨几十个字母或语音单位的一维线性组合.中文词汇包含数量众多的方块汉字,需要在部件、单字和多字层次上抽取复杂的形状和空间信息.两类文字视觉形态上的巨大差异,是否对应不同的大脑加工过程?对于这个心理学和脑科学的重大问题,过去30多年的实验研究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采用脑电技术和视觉词汇判断任务,让以汉语为母语的被试区分真词和假词,结果显示,中文双字词在其呈现后约200ms诱发了一个负走向的、以脑顶部和中央区域为中心、分布广泛的脑电反应,称为顶中区N200.此外,词汇重复呈现时,该N200出现一个罕见的、大幅度的增强效应.类似的效应在英文等字母文字的识别中并不存在,提示顶中区N200是一个中文特有的脑电反应.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该N200不反映感知觉加工,也不反映语音、语义加工,而反映词形加工,提示中文词汇在其识别过程的早期就完成了对个体词形的视觉分析,涉及相当广泛、高级的视觉加工脑区.作者最近提出的汉字拼义理论,把汉字同拼音文字并置为成熟的人类文字仅有的2个逻辑类型,指出相对于拼音文字,汉字是更为彻底的视觉文字,其脑机制应该更注重视觉加工.拼义理论与顶中区N200的发现相互支持,从理论和实验2个方面揭示了中文的独特性,强有力地论证了它与拼音文字的本质区别.
学科主题心理语言学
收录类别CSCD
原文出处http://159.226.100.28/qk/94252X/201205/40964505.html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53472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14507]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
2.汕头大学医学院
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4.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5.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6.广州大学心理学系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学新,方卓,杜英春,等. 顶中区N200:一个中文视觉词汇识别特有的脑电反应[J]. 科学通报,2012,57(5):332-347.
APA 张学新,方卓,杜英春,孔令跃,张钦,&邢强.(2012).顶中区N200:一个中文视觉词汇识别特有的脑电反应.科学通报,57(5),332-347.
MLA 张学新,et al."顶中区N200:一个中文视觉词汇识别特有的脑电反应".科学通报 57.5(2012):332-34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